唉,此刻我正摆弄手机,差点因为看到消息而打翻餐盘里的番茄炒蛋!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终于调整了国内联赛外援的准入规范,此举堪称迅猛果断!通常情况下,此类消息或许不会引起广泛关注,但这次却直击球迷内心深处,怎能不让人兴奋不已?外籍球员的更换规则变得严格起来,不再是过去那种随心所欲的随意操作方式!
这规定可真不是开玩笑的。福建队过去一个赛季的外援更换得特别快,总是不适应就换掉,一年内更换的人数能达到十几个甚至二十个,看得我都有点发懵了。现在的新规定直接限制了外援的使用:名单上最多只能有四个外援,但整个赛季最多只能更换八个不同的外援。这意味着,如果你在比赛中表现不佳,也不能老想着通过频繁更换外援来挽救局面,因为更换的机会是有限的,用完就没有了。
再说山东队那个马基斯·克里斯,今年赛季中途被更换了,过去这类球员或许能多次签约,新规实施后,最多只能再签约一次,注册总次数限制在两次,随意性没了,不许再频繁变动了,以前常规赛过半就开始频繁调整阵容,多达七八次大轮换,如今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——常规赛期间外援最多更换六次。每一次交换,未来的可能就会减少一些,这让人联想到幼年时获取糖果的情景,当时糖果每日都有定量,需要积攒起来才能慢慢享用。
关键时刻到了!进入季后赛阶段,不论你手上的外援是实力超群还是表现平平,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医疗批准,一旦出现伤病就不能随意替换新球员。常规赛结束时选定的阵容,必须由这些球员一直打到赛季收官。简而言之,就是让各队自行斟酌决定出场名单,再也难以依靠临时找外援来挽救局势。
这件事究竟有何关联?先不提其他方面,过去CBA最突出的弊端就是“外援掌控全局”,本土球员沦为陪衬的道具。比赛进入紧张阶段,所有人目光都聚焦在哪个黑人球员、洋将身上表演花式技巧。本土球员呢?只能站在角落暗自神伤,想到自己薪水仅及外援零星部分,被排挤到连本地小饭馆老板娘几乎都认不出他们的地步。

新规实施后,各队教练需要重新考虑策略——不能再单纯依靠“万能替补”体系,必须着力培养自家球员。本土年轻球员终于获得更多上场机会,可以展示个人技术,或许将来会有球员脱颖而出成为核心。回想前两年,部分队伍替补席几乎全部由外援占据,本地球员甚至连毛巾都难以获得。如今这种情况要改变,看看还有谁会继续采取这种做法?
对于那些专程来华寻求发展机遇的外国运动员而言,这无疑是一种福分,他们无需持续忧虑会被无故解约,或被当作权宜之计的替代者使用,能够获得应有的保障,享受工作的持续性和可靠性。

中国篮球协会的形象也得到了改善,已经不再是初步进入市场,而是真正能够吸引世界级优秀运动员来此踢球。如果你不信,可以浏览一下国外的篮球相关网站,那里的人们都开始称赞中国联赛越来越规范了。

有人质疑,这种方式是否会影响赛事的趣味性,对此,我并不这么认为,长期只让外国选手展示,中国运动员如何提升技艺,姚明这样的超级巨星,也是从国内联赛中逐渐成长起来的,本土人才的培育才是推动中国篮球向前发展的关键策略,倘若这项政策提前几年实施,现在或许已涌现出更多周琦、郭艾伦层次的新星
改革初期难免伴随一定困难,初期阶段许多人会表达不满,提及队伍实力可能下降等议题,但着眼未来,这对联赛的持续进步极为有益,不仅有助于提高比赛质量,也为年轻球员指明了方向,只要他们刻苦训练,终将有机会在CBA赛场上展现才华!

说了这么多,真正让我感到高兴的是观察到中国篮球向更正规、更专业、更协作的方向实现了一次显著进步。如今有谁甘心做外围角色?我们应当促进本土实力增强,使中国篮球能够完全归属于我们自己。
现在就行动起来,倘若认为这篇文章有一定价值,请给予支持,点击喜欢按钮,订阅小司,每日获取体育界最新资讯,共同见证中国篮球的蓬勃发展,传播出去,让更多同好了解CBA的进步,说不定下一个耀眼人物正等待在您的社交圈中亮相。
标签:cba季后赛外援使用规则